NICHOLAS不吝嗇分享他的生活點點滴滴;包括網路上購買的任何東西.到實際到銷售的EC去看,價格就有機會再便宜一些!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也有些網路上部落客的評價也值得我們參考.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該商品熱烈銷售中~ 避免向隅,欲購從速~最近我也在找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的相關資訊~ |
![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2.book.com.tw/image/getImage?i=https://www.books.com.tw/img/001/079/25/0010792561.jpg&v=5b4c81bb&w=348&h=348) |
售價:442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addons.books.com.tw/G/books2006/images/cart01.gif)
|
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 等好久終於開賣了超讚的啦!STEPHANIE一向是個理性的消費者,能讓他讚賞的商品不多了!除了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 相關商品及價格也一並整理成資料,提供給大家參考~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數量有限,售完為止!限量是殘酷的,不要猶豫入手要快~ |
|
內容簡介科技社會學權威、《在一起孤獨》作者 ————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 最新力作
《在一起孤獨》揭露了科技帶來的人際疏離與困境 《重新與人對話》則揭示了要如何與你自己、與你摯愛的人們充分連結
讓你找回話語真正的力量! 本書將是數位時代幫助你肯定自我,修補人際、職場、家庭與情感關係 最具效力的「對話療法」 ▌我的屋裡有三把椅子,一把方便獨處,兩把供促膝談心,三把為社交需求。————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湖濱散記》(WALDEN)
梭羅的三把椅子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把對話和同理心及自省力串連成一個正向的迴圈: 我們從獨處中找到自己,和自己進行真誠的對話。 當內心感到安穩,就能夠傾聽他人,認真聆聽別人的想法。 在與他人對話後,我們也更善於進行內心的對話。
科技所破壞的,正是這樣的良性循環———— 想要重新發現自我、愛得更深,就必須找回「與人對話」的能力。
*
身處數位時代,我們看似每天溝通, 但其實透過手機躲避了面對面的交流,談話時永遠神遊他方。 我們追求一心多用的幻象,以為自己兼顧了所有,卻迷失其中, 忘記如何解讀他人的情感,再也無法專注於自我與他人間的關係。
逃避對話所付出的代價隨處可見:用餐時,孩子和手機爭搶著父母的關注; 交談時,只要碰上尷尬的沉默,我們就拿起手機切換聊天對象; 談戀愛時,戀人已讀不回訊息,隨即使你遭受「比現實世界的冷落難受五倍」的感受; 工作時,與其約見面、打電話,我們寧可窩在螢幕前敲鍵盤; 上網時,我們只分享多數網民認同的觀點,避免真正的衝突與討論。
我們隨時在線、收發訊息,卻發現科技無法解決孤獨的問題。 我們用手機解決對無聊時刻的不耐,於是漸漸失去獨處和自省的能力; 我們拒絕無法預測的談話溝通,抗拒處理關係中伴隨而來的失落、憤怒與悲傷, 於是失去聆聽和同理的能力,甚至失去愛的能力。 我們傷害彼此,自己並未察覺,也不覺得懊悔。 即使同理心和人際關係受損,我們仍然依賴別人來肯定自己。
媒體研究者雪莉‧特克擷取三十多年來在家庭、課堂、職場上的訪談, 探索數位文化可能衍生的煩惱,以生動淺顯的口吻帶領讀者檢視現代人的困境, 就內在自我、家庭、友誼、愛情、教育、職場等不同領域及心理層面,說明對話的重要性。 為了同理對方感受、愛人與被愛,充分地了解及投入周遭的世界, 我們需要面對面的交流與談話,需要眼神的交會與凝視。
這種默契交流的瞬間, 使我們能把人性中最好的一面──愛的能力──從一個世代傳給下一個世代。 當我們為彼此騰出對話空間,深刻健康的親密關係才有建立的可能, 而現在正是重新尋找自我的時刻。
各界好評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萬金油|作家 盧郁佳|作家 謝哲青|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凱文・凱利KEVIN KELLY|《連線》雜誌創辦人、《必然》作者 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之父、《破解APP世代》作者 尼可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網路讓我們變笨?》、《被科技綁架的世界》作者
「智慧型手機猶如糖和脂肪,威力強大,使用時若不節制,就足以毀滅我們。雪莉・特克為我們介紹一種二十一世紀的保命妙方:以面對面的交談為重。這招真的有效,你的人生、家庭生活、職場生活都會因此變得更好。特克以成千上百個精闢的論點主張,為什麼我們應該把視線移開螢幕。」──凱文‧凱利(KEVIN KELLY),《連線》雜誌(WIRED)創辦人、《科技想要什麼》(WHAT TECHNOLOGY WANTS)作者
「在這本精采絕倫的好書中,雪莉・特克說明了對話的力量、現今對話的沒落、對話消失的後果,以及如何保留與重啟對話。」──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霍布斯講座認知與教育學教授
「『唯有相連!』福斯特在一九一〇年的小說《此情可問天》裡如此寫道。在這本睿智又精闢的好書中,雪莉・特克提出一種與時俱進的妙方:唯有對話!」──尼可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網路讓我們變笨?》(THE SHALLOWS)和《被科技綁架的世界》(THE GLASS CAGE)作者
「很少看到一本書同時精闢地批判科技對文化的隱約危害,又精彩地主張語言感動我們、增廣見聞、深化人際關係的力量。」──瑪莉安‧沃夫(MARYANNE WOLF),塔弗茲大學狄比亞久講座的公民和公共服務教授
「重啟對話就是重拾人性。雪莉・特克告訴我們,想要愛得更深、學得更好,就必須好好保護這個重要的一環,而且那是我們都能做到的。這本書儼然就是一場關於對話的重要對話。」──任碧蓮(GISH JEN),《世界與城鎮》(WORLD AND TOWN)和《東西方寫作》(TIGER WRITING)作者
「每一頁引人入勝的精彩內容,都清楚顯現雪莉・特克在人機互動方面的過人專業,以及她對人們苦於追尋自我認知的深刻同情。這本好書來得正是時候,我們可以從討論這本書開始重啟對話。」──羅莎貝絲‧摩絲‧肯特(ROSABETH MOSS KANTER),哈佛商學院教授、《移動》(MOVE)和《信心》(CONFIDENCE)作者
「雪莉・特克抱著惻隱之心勇敢地證明,社群媒體的真正效用,在於讓我們重新瞭解『共創人生意義』這門失傳的藝術。」──道格拉斯‧洛西可夫(DOUGLAS RUSHKOFF),《當代衝擊》(PRESENT SHOCK)作者
「我們溝通與聯繫方式不斷地改變,而且不見得變好。在這樣的年代裡,雪莉・特克以我們亟需的謹慎與理性方式,說明現在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阿茲.安薩里(AZIZ ANSARI),《救救我的羅曼史》(MODERN ROMANCE)作者 詳細資料ISBN:9789571374819 叢書系列:NEXT系列 規格:平裝 / 49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網路趨勢  內容連載CHAPTER 1 同理心日記
「十二歲的孩子在遊樂場上像八歲的小孩一樣……他們似乎無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霍布魯克中學教務長評論學生的「同理心落差」
為什麼要寫一本談對話的書?我們不是一直在講話嗎?我們傳訊息、發文、上網聊天,甚至在螢幕上發表高見,感覺相對輕鬆自在。面對親朋好友、同事、愛人,我們選擇貼近手機,而不是貼近彼此。我們坦言,相較於面對面或講電話,我們更愛傳訊息或寫電郵。
這種新的連結方式使我們的生活開始陷入麻煩。面對面的對話是最有人情味、也最人性化的事情。唯有在彼此面前,我們才能學會傾聽,才能培養同理心,才能感受到有人傾聽的喜悅。對話也促進了自省,自省是我們的自我對話,那是童年發展的基石,而且會延續一輩子。
但如今我們老是想逃避對話,即使我們隨時相連,卻避不相見。因為在螢幕上,我們可以展現出自己想要的樣子。當然,任何形式、任何地點的見面都是一種表演。但在網路上,我們更容易隨心所欲地構思、編輯、精進我們所呈現的樣貌。
我們會說,「無聊」時滑手機。我們已經習慣不斷地接收各種動態訊息、資訊和娛樂,所以常感到無聊。我們老是心不在焉,在課堂、教會或商務會議上,我們只注意感興趣的東西。當我們對主題不感興趣時,就把注意力轉向隨身攜帶的電子裝置以尋找其他的樂子。現在字典裡有個字叫PHUBBING(低頭族),意指一邊做別的事情,一邊滑手機。學生告訴我,他們經常那樣做,一點都不難。
我們開始覺得自己是一人部落,窩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們忙裡偷閒查看訊息,或是受不了線上誘惑,偷偷上網瞄個幾眼。現在連孩子也不面對面聊天了,而是改傳訊息;他們也不做白日夢了,不再花時間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裡。
於是,這形成一股逃避對話的風潮,尤其是逃避開放式的即興對話,那種天馬行空、充分投入的交流。但是那種對話正是我們培養同理心、拉近人際關係、強化社會行動的方式。教育和商業的創意合作,就是在那種對話中蓬勃發展的。 看完整內容連載 特惠贈品載入中...$(DOCUMENT).READY(FUNCTION(){VAR OPT_MODULE_ID = "M201101_0_GETGIFTINFO_P00A400020005";//模組編碼參數VAR OPT = NEW ARRAY(3);//參數資料變數OPT[1] = NEW ARRAY();OPT[0] = "GETGIFTINFOAJAX1";//CLASS NAMEOPT[1][0] = "0010792561";//ITEMOPT[2] = "M201101_058_VIEW"//TEMPLATEVAR M201101_0_GETGIFTINFO_P00A400020005 = NEW AJAX_PRODUCT_SHOW(OPT_MODULE_ID,OPT);}); 主題活動【閱來閱怪欸,你!】歡迎光臨,時報怪奇事務所,暢銷書5折起│折扣後滿888送獨家好禮! 當代議題‧影像思辨 「末日‧未來」—2018 世界公視大展精選 我們如此恐懼瘋癲的出現,但它早已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
詳細商品說明 |
資料來源:博客來
vs107b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